山南市是藏文化的发祥地、藏民族的摇篮。北接拉萨经济圈,南接喜马拉雅山生态屏障。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全区七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四五”以来,山南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事务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新时代治藏方略。山南市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大件大事,致力于“四创”目标,在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沃土上,谱写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新篇章。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以前我和外地的mga技术人员交流都是靠手势,现在我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育种策略了。”“普通话。”山南市乃东区多坡张乡农民格桑自豪地笑着说。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山南市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扎实成果。
在乃东区中学,每周三举办的“民族团结课堂”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民族服饰拼图”、“茶马古道讲故事”等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学校还与湖南省岳阳市十二中学结对开展“手心连心”活动。通过连线、视频连线,两地学生共同完成了《我心中的青藏高原》绘画主题,架起了一座跨越万里的友谊之桥。
琼街下水乡塘布其村县,是民族团结、产业帮扶的光辉典范。村里成立的“共享财富合作社”打破了民族界限。汉族种植专家王建国利用温室技术指导藏族群众种植黄瓜、西红柿,亩产提高近40%。西藏人民正在分享百年青稞轮作经验,帮助汉族同胞远离高原病虫害的危害。
为深挖民族团结的历史根基,山南市将连续两年举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峰论坛,邀请中央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新成立的民族研究中心走访多个乡镇,收集整理100多件文物包括清代驻藏大臣回忆录复制品,并在山南博物院设立“中华民族一家人”专题展厅。开业6个月来,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开辟独特的经济道路
9月21日,2025亚龙文化旅游节招商推介会以重头戏——39个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拉开帷幕。 240余家国内外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签约总金额56.05亿元,涵盖清洁能源、数字产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
扎根西藏十余年的安徽建工集团西藏分公司此时签约扎囊县智能建材产业园项目。张云福 公司党委书记兰奇表示:“新项目将引进德国智能预制构件生产线,预计达产后每年可消化建筑固体垃圾3万吨,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山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地区,冷达水电站引水洞开挖工作已完成大部分,工人们正冒着江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截至目前,山南市在建发电装机总容量548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年设计发电量。今年上半年并网发电的措梅哲古湖二期50MW光伏项目,可满足4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制造业升级工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24年8月,首台“西藏制造”110KV智能变压器在中车山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制造车间下线。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工业园,从2023年9月破土动工到开工仅用了11个月,创造了高原建设的“山南速度”。现在,在产业园检测实验室,工程师们正在对即将发往昌都的储能电池组进行低温性能测试。李伟明总经理表示:“我们接到了华电彩鹏光伏项目6亿元的订单,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逆变器可以使光伏板在零下30℃的环境下保持85%以上的转换效率。”
2025年6月18日,全区首个大型智能计算中心“雅江一号”投入运营西藏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它是全球最高、西藏首个大型智能计算中心,设计计算能力达2000p。未来将开展藏医文献数字化、高原气候模拟等重点课题研究。
农业和畜牧业的技术变革也引人注目。在山南农业科学院太空育种基地,经过宇宙射线诱变的“藏2000”青稞品种表现出独特的特性。在西藏弘农公司鸡舍,每天生产的30万枚鸡蛋通过冷链线,48小时内到达阿里巴巴。嘎查县核桃产业搭上了农村配送物流体系的快车。全县新建的12个综合服务站实现了全范围“快递到村”。回乡青年谢仁登珠创办的网店,仅核桃油年销售额就达100万元。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晨雾中的雅鲁藏布江河畔,是一条长达16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扎囊县扎塘镇生态护林员次仁卓玛打开手机巡逻APP,自动生成了今天5公里的巡逻路线。他负责的1000公顷森林里,去年新栽的藏杨成活率为92%,马鹿、岩羊、藏狐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 “去年冬天,我们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在保护站休息了20天后,它又回到了大自然。”卓玛自豪地说。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山南段)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各村土壤湿度和苗木生长情况h 区域实时。这得益于山南市创新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了247个生态监测点的数据。技术负责人王工说:“我们采用无人机播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在陡坡地区试验育苗容器技术,使造林效率提高了两倍。”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山南市共完成义务植树面积9.4万公顷。
生态 产业化探索初见成效。在措那市勒布沟风景区的玛尼客栈,业主左木正在对新买的垃圾桶进行分类。 “我们客栈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餐厨垃圾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浇灌后山的杜鹃花海。”在乃东区结坝乡再生湿地公园,原采砂区经过改造,种植了水生植物。现在这里吸引了 18 种鸟类,其中包括斑头鸟和红鸳鸯,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雅鲁藏布江沿岸,矮苹果已出口国外,“雅江一号”葡萄酿制的葡萄酒销往长三角,沙芦笋市场供不应求。
合并、成长,同时让人们致富
在科纳市勒乡边境防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高清红外摄像机实时监控边境动态。这里部署的智能设备具有面部识别、车辆跟踪等功能。他们研发的“数字边防哨兵”系统帮助边检部门对祖国边境进行监控。由边境居民组成的“巡逻队”每周3次沿着传统放牧路线巡逻。队员格桑平措说:“我们对这里的每一座山都很熟悉,我们既是牧民,又是登山客,保重。”
CONA CITY乐布沟出产的浆果茶,引入安徽省。经过几年的培育,该产品在安徽、上海、广州等地的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目前,“雪莓茶”已成为错那市的主导特色农产品。 “雪莓茶”产业增加了边境地区100多户农民和职工家庭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高原生态。
教育、医疗服务的改善,让边民安居乐业。不久前,桑日县中小学生有机会在县内一睹中国古代水墨画真迹——AI复制技术让千里之外的国宝“飞”到偏远山区;隆子县人民医院新配置的远程医疗系统,可连接湖南省立医院专家进行会诊。 2024 年 10 月,山南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定点医疗机构DIP实付费全覆盖。如今,山南市城镇职工人均住院个人自付费用已降至214.04元,同比下降35.15%;城乡居民平均住院费用254.27元,同比下降19.74%。
今天的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各族干部群众相互依靠,道生欣欣向荣,绽放出生机和光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