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张宏伟在合肥乐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区与“夸父”机器人合影,机器人演奏铜管乐器,机器人“夸父”扛起全国火炬手比赛,一场机器人格斗比赛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人形机器人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小说作品,离不开它来自机器人的“老师”——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今年26岁的张宏伟是合肥乐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他介绍,仿人机器人能够识别和感知真实环境,通过计算独立做出判断和行动决策,完成指令,同时不断学习和迭代,这就是所谓的“具身智能”。目前,张宏伟正在“教导”该公司的机器人“夸父”执行工业工作。他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拆解成机器人可以“理解”的代码,然后用软件来模拟和操作;经过反复调试,直到代码正常运行后,他将代码放入实体机器人中,在实验室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模拟测试。如果机器人的动作出现错误,他和同事就必须通过运行数据找到原因,共同解决问题。经过反复测试和调整,机器人运行稳定后,即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部署和集结。张宏伟作为工程师,也在现场给客户送货,指导使用。张宏伟表示:“‘夸父’机器人已经在一些工厂使用,但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应用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目前主要用于搬运、拣选、移动等。实际工厂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他们要不断研究问题,不断迭代,让机器人更适应工厂的要求。由于双足人形机器人更适合人们工作的物理环境,张宏伟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将成为一个新职业。经过三年的发展,机器人不断升级,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工新岗位,合肥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全链条研发制造体系发展,目前已有近200家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及相关科研平台和研发机构已建成。社会支持和政策支持给新兴产业注入了更多信心。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复努力,我们可以实现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一些危险、困难的工作。这就是这份工作的满足感,也让我有成就感。”张宏伟说道。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10月24日,张宏伟正在编写和调试代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将代码发送到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周木 分页摄,张宏伟操控人形机器人,准备测试。新华社记者 杜小艺 摄合肥乐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新华社记者 杜晓毅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左)在公司实验区观摩测试机器人零部件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在公司实验现场观察机器人拾取零件。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右)在同事的指导下,使用VR设备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操作,采集数据采集。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10月24日,张宏伟(右)在同事的指导下,使用VR设备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操作,采集数据采集。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分页10月24日,在合肥乐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分析人形机器人的测试数据。新华社记者 杜晓毅 摄 PageBreak10月24日,张宏伟在电脑上分析了人形机器人的试运行数据。新华社记者 杜小艺 摄 10月24日,张宏伟给机器人安装电池。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分页 10月24日,张宏伟(左)和同事分析仿人机器人的运行数据,寻找测试失败的原因。新华社记者杜小艺摄分页10月19日,张宏伟(右一)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向观众介绍“夸父”机器人。新华社

推荐文章